孙亚夫: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增进认同、增强互信(2012.12.10)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亚夫10日在此间表示,认同与互信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问题;两岸关系历经风雨洗礼已经开辟出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这样的历史进程终将推动认同的增进、互信的增强。
由两岸统合学会、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台湾大学两岸暨区域统合研究中心主办的“台北会谈”研讨会10日在台北开幕。孙亚夫在会上演讲时作上述表示。
孙亚夫说,两岸关系中的认同问题,是在100多年来种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交互作用下而形成的,盘根错节、十分复杂,应当客观地、全面地、辩证地予以看待。首先要看到,在两岸尚未统一、两岸关系经历过长期对立和曲折的情况下,两岸人民仍然保持着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在两岸关系中建立和增进互信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甚至可以说有了共同的感知。两岸互信遍及广泛领域,人民之间的互信是基本命题,两岸双方的互信则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他指出,在今后两岸关系发展中,机遇和挑战并存,总的看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将致力于促进两岸人民共同推进交流合作,厚植互利双赢的经济利益,强化一脉相承的文化纽带,融洽骨肉至亲的同胞感情,不断增进对中华民族经济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认同、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认同,形成自觉的两岸同胞一家人意识,形成全然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相互理解关爱,彼此信赖扶持,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孙亚夫表示,当前两岸增强互信,要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同时也要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
他强调,两岸双方关于一个中国的主张一直有着共同点和联结点,而且是在对待中国领土和主权的态度上一直有着共同点和联结点。这是两岸关系能够获得稳定和发展最具有根本意义的基点。有了这个基点,双方就可以求同存异,求一个中国之同、存对一个中国政治含义认知之异。有了求同存异,两岸交往就有了条件,两岸关系也可以向前发展。
他还说,实践已经证明,求同存异是对待和处理两岸政治分歧问题的务实态度、聪明智慧和有效办法。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岸双方尤其要把握住关于一个中国主张的共同点和联结点,通过求同存异,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双方通过各种方法,包括从各自现行规定出发,确认中国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这一个客观事实,就确立了一个中国框架,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强互信、促进良性互动,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拓展更宽广的道路、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孙亚夫指出,在今后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总体布局、努力方向,保持大政方针的连续性,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扩大交流合作,推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夯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不辜负两岸同胞的期待。
开幕式上,中国社科院台研所所长余克礼、上海市台研会会长俞新天、全国台湾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周志怀,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21世纪基金会董事长高育仁、台湾大学教授陈明通、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苏起、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赵春山等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也分别发表了演讲。
为期两天的本次研讨会以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为主题。与会两岸学者还将分组就两岸关系的机会与挑战、两岸认同互信与两岸关系的发展等议题进行讨论和论文发表。 (记者谭喆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