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资料  >  民间团体  > 正文

黄埔军校同学会

2009-07-24 11:04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字号:     转发 打印

  黄埔军校同学会是在邓小平的亲切关怀下,经中共中央批准,于1984年6月16日在北京成立。

  功勋卓著的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为首任会长和顾问,主持工作,亲自制定黄埔军校同学会宗旨:“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并多次对同学会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许德珩、程子华、侯镜如、李默庵、李运昌、胡立教等百名德高望重的黄埔著名将领和知名人士,均在黄埔军校同学会担任会领导职务和理事。他们为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成立、发展和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继承和发扬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延续了他们与黄埔军校的深厚历史情缘。

    20多年来,黄埔军校同学会始终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海内外广大黄埔同学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以自觉奉献的实际行动,忠实履行着爱国之义务、报国之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统一大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历任会领导

历任会长:

徐向前(一期) 1984--1988 

侯镜如(一期) 1988--1994

李默庵(一期) 1995--2001  

李运昌(四期) 2002--2008

林上元(十八期)2009-

 

历任顾问:

聂荣臻(教官)  许德珩(教官)  程子华(五期)   郭化若(四期) 

阎揆要(一期)  胡立教(武汉军官训练团)

 

历任副会长:

郑洞国(一期)  宋希濂(一期)    (十八期) 覃异之(二期) 

郭汝瑰(五期)  赵子立(六期)  杨荫东(十六期)  莫文骅(五期)  

张伯权(七期)  丁家骏(外语班) 林上元(十八期)   (六期)   

  (十一期) 贾克(十期)   田申(十六期)  唐格森(二十三期)

赖坚(海校九期)

 

历任理事

 

黄埔军校同学会历任理事1984年6月16日—2009年6月16日(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仁昌(十五期)  马天庆(二十二期)  尹铭铮(二十三期) 文 强(四期)

 

王 辛(十二期)  王 强(十七期)   王身璋(二十三期) 王锡爵(空军官校)

 

邓新柳(二十三期) 冯征(十五期)    白太常(十二期)  边长泰(二十三期)

 

刘永庆(十九期)  吕传镛(十一期)   许功锐(十九期)  何世庸(十期)

 

宋瑞珂(三期)   张 谦(十四期)   张仕良(十一期)  张尔令(二十期)

 

张立钧(十七期)  张扩强(二十二期)  张西铭(十五期)  张修忠(十六期)

 

张第东(五期)   张瑞华(五期、女)  李 纲(十八期)  李仙洲(一期)

 

李以劻(高教班二期)李汉民(二十二期)  李良材(二十二期) 李奇中(一期)

 

李赣驹(十七期)  杜伯园(二十二期)  杨 立(三期)   杨伯涛(七期)

 

沈蕴存(六期)   陈学明(十六期)   陈修和(五期)   陈颐鼎(三期)

 

陈镇中(二十三期) 周学而(十八期)   周凌军(十七期)  林伟俦(四期)

 

罗大诚(十七期)  侯炳垚(十八期)   段仲宇(九期)   祝源开(十期)

 

胡 翔(十期)   胡亚力(十四期)   胡岳培(二十一期) 胡理修(成都分校一期)

 

赵广松(十七期)  赵士英(二十三期)  赵昌然(十六期)  凌注安(十五期)

 

唐生明(四期)   唐矼熙(十九期)   徐英立(十二期)  翁业宏(十八期)

 

袁庆和(十期)   贾成功(二十一期)  郭青石(二十三期) 高存信(十期)

 

高启柏(十九期)  高凌云(十七期)   曹广化(四期)   曹天戈(四期)

 

萧作霖(六期)   黄 杰(五期、女)  黄 维(一期)   黄 翔(六期)

 

温佐慈(二期)   程大明(二十三期)  谢高峰(十期)   慈百兴(十八期)

 

楼吉康(十八期)  路国华(二十三期)  廖有为(政研班七期)廖运周(五期)

 

廖秉凡(六期)   熊向晖(十五期)   蔡文治(九期)   潘 超(十八期)

 

戴 坚(七期)

 

历任秘书长名单

李赣驹(兼):1984----1985  

程  元(兼):1985——1989

杨荫东(兼):1989—— 1992

耿文卿: 1992——1996

秦国生:1996——2001

李均田:2001——2003

韩元秀:2003——2008

朱京光:2008--

附:黄埔军校简介

  黄埔军校建于1924年,建校时的正式校名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东郊黄埔长洲岛上,故通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总结以往革命失败的教训,在苏俄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创立的,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军事政治学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

  军校创办后,孙中山亲自兼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熊雄、聂荣臻、叶剑英、李济深、邓演达、恽代英等都曾在军校任职。军校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红军的建军经验,在中国军校中首先实行崭新的革命制度,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部,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为国共两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在中国现代史上声名显赫的军事政治人才。

  黄埔军校师生在东征、北伐战争中,英勇顽强,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东方红军”。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并肩作战,他们与全体中国人民一道,前赴后继,英勇杀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民族独立和人民生存,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

    黄埔军校自1924年在广州创办,后经历南京、成都时期,1950年国民党在台湾凤山恢复陆军军官学校至今。

    黄埔军校,名将辈出,在中国现代史上生命显赫,影响深远。

[责任编辑:杨笑]

涉台常识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