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8 16:02 来源: 字号: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1、新竹
新竹旧名为“竹堑”,缘于本地以前为平埔族中的道卡斯族之竹堑社的居住地而来。清雍正元年之后,本地成为『淡水厅』的所在地,一直到光绪元年,台北建府后,改淡水厅为“新竹县”,才有新竹的地名。“新竹”的意义,乃是指在竹堑所新设之县。或云取竹堑之竹字,期其地之日新又新,故名新竹。
2、新埔
此地在清雍正年间,就有汉人入垦,因为移民大多从红毛港、香山港登陆后,才来此地开垦,对于已经垦毕的沿海地带而言,此地较晚开发,所以称之为“新埔”。
3、关西
关西旧称为“咸菜硼”,这是因为本地多属客籍移民,他们擅长腌制咸菜,本地也盛产之,所以有“咸菜硼”之称。民国九年时,由于“咸菜硼”的客语读音与日语的“关西”音相近,所以改称此地为“关西”。
4、竹北
竹北原称为“旧港”,这是由于本地原为凤山溪的港口,后来由于此地位于新竹市之北方,所以改称为“竹北”。
5、新丰
新丰旧称“红毛港”,传说以前曾有荷兰人的船停靠于此,故有此名。后来,政府认为“红毛”为不雅之称,所以改此地名为“新丰”。
6、湖口
湖口旧称“大湖口”,“湖”是指盆状的洼地,由于附近一带有一连串的洼地,而此地正位于这些洼地的出入口,故有此称,后来简称为“湖口”。
7、竹东
竹东原称为“树杞林”,因往昔此地为树杞茂密的森林地带。后来由于此地位于新竹市之东方,故改称为“竹东”。
8、宝山
本地原称为“草山”,这是因为本地初垦时,是杂草丛生的山丘,故有此称。而民国九年时,以原“草山”之“山”及其境内另一处名为“宝斗仁”之“宝”二字拼成,改称此地为“宝山”。
9、横山
此地名源于境内有一座名为“大山背山”的山横亘,所以称此地为“横山”。
10、芎林
本地原称为“九芎林”,这是由于当地以前是九芎树茂生之地,故有此称,后来简称为“芎林”。
11、北埔
北埔是指北方的埔地,系与其南方的南埔对称,都是属于当时的未垦地。
12、峨眉
峨眉以前称为“月眉”,这是因为此地恰位于峨眉溪曲流凸岸的半月形冲积河阶上(滑走坡),故有此称,后来改以其近音“峨眉”称之。
13、尖石
由于本地境内有大坝尖山,故有此称。另有一说是本乡溪床中有一尖石突出,因而得名。
14、五峰
由于境内有五指山五峰并峙,故命名为“五峰”。
五峰 北埔 尖石 竹北 竹东 芎林
香山 峨嵋 湖口 新埔 新丰 横山
关西 宝山
境内东侧为油罗山脉,西为鹿场大山脉盘结之地域,有五指山、鹅公髻山、鹿场大山、石加鹿大山、油罗山等高峰林立,地名由来其境内五指山五峰并峙,故得称。
北埔意为北方未垦埔地,昔日亦称为“大隘北埔庄”或“大隘联庄”,因为金广福垦号设民隘,统称为“金广福大隘”,此地为隘务指挥中心,故得称。金广福虽然为一垦殖集团,却受官方的委托,在淡水同知监督下,负有隘防、汛防及地方治安等任务,并受官方经费的补助。隘名由于将垦殖团所增设或原有之隘,整个纳入金广福的管理指挥下,故统称为“金广福隘”,由于规模很大,故称为大隘,使得北埔之旧地名加称为“大隘北埔庄”。其“金”为雅称,代表官方,“广”代表粤籍垦户,“福”代表闽籍垦户。
这一带为雪山山脉、油罗山脉所盘结之地,全域高峰林立,以东南乡界上有大坝尖山屹立,故得称。民国三十九年改为新竹县尖石乡。
竹北乡原称旧港庄,取自凤山溪口港名。民国三十年原属本乡之旧港,划入新竹市区,原庄名旧港已名不符其实,乃鉴于其位于新竹市的北方,且昔日属于竹北一堡,改称竹北庄。
竹东原称树杞林或橡棋辇,地名由来为往昔为树杞树繁茂之森林地带,树杞亦称作橡棋,故往昔亦称“橡棋辇庄”,民国九年改称竹东,因为其在新竹市的东边。
芎林昔日称为九芎林,地名起源为垦殖当时,这一带为九芎树密山之森林地带,民国九年改为芎林。
香山的地名由来,有谓其地昔为竹堑社番(道卡斯平埔族所居之地,汉人初来,称为“番山”,后来汉人日增,平埔族退去,嫌其名不雅,改称香山,按“番”“香”二字相像之故。
乡名“峨眉”以前称作“月眉”,因聚落建在峨眉溪凹岸切割坡河崖北方,其东西两侧,皆有凸岸滑走坡半圆形剧场河阶,前面临河,背倚新竹分割台地,因其地形之状似月眉,故以名。民国九年取近音雅字,改称“娥眉”,光复后再改称为“峨眉”。
湖口旧称大湖口,因台俗山间、盆状洼地之小者称为“窝”(客家),较大者称为“湖”(闽、客),因聚所在地适当头湖、三湖、四湖及羊喜窝、南窝、北窝、粪箕窝等三山间小盆地之出口处,故以名。民国九年改称湖口。
新埔一带昔称“吧哩嘓地方”,系出自平族语的音译,其原意不详,属于道卡斯平埔族(Taokas)竹堑社领域。乾隆十二年(1747)由移住新社之竹堑社人入垦此地。地名由来为在吧哩嘓荒埔新垦成之埔地,故得称。
新丰乡名原称“红毛港”,据传云说往昔曾有荷兰人船舶碇泊于新庄子溪口,故称红毛港。民国四十五年七月,以其名不雅,乃改称今名。
横山乡的地名起源,因从芎林乡石壁村(石壁潭)、竹东二地,向东南眺望之,在横山村的背后,横互着大山背山,故得名。
关西在民国九年以前称“咸菜硼”,因关西日语之音读为Kansai,与客音之读咸菜硼Hamt'sue近似,故易之。嘉庆至道光年间形成街肆,遂改称咸菜瓮街,或咸彩凤街。因地形三面环山,状如装咸菜之瓮,故得称。至于咸菜之制作,乃客籍移民所擅长的技艺和日常的食品,地名的起源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现象有关。
宝山原名为草山,为旧村庄名“宝斗仁”(今宝斗、深井二村)与“草山”(今宝山、山湖二村)的名字各取一字而来。宝斗仁的地名源于,初期移民在此建立村庄,房屋排列成方形,有如赌具宝斗仁,按宝斗即赛子,仁即植物之有谷者剥去后之核,在此仁与子相同,宝斗仁即宝斗子。草山的地名起源,因初垦之时,这里为杂草丛生之山故以名。
(来源:台湾文献丛刊)
编辑:齐晓靖
[责任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