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资料  >  历史文献  > 正文

《台湾地名解说集锦·苗栗县各乡镇地名之由来》

2006-10-18 16:37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1、苗栗

  本市旧称为“猫里”,因早期此地为平埔族道卡斯族之“猫里社”所居。“猫里”是平原的意思。

  2、苑里

  “苑里”地名是由来于道卡斯族“苑里社”的社名。

  3、通霄

  通霄原称为“吞霄”,是道卡斯族的社名。日据时期时,以其当地的虎头山平地突起,耸入云霄,便改此地为“通霄”。

  4、西湖

  西湖昔称为“四湖”,因为本地附近有一连串的小河谷盆地,从下游而上,有头湖、二湖、三湖、四湖、五湖至九湖,其中四湖即位于本乡的中央,为了避免与云林县四湖乡同名,乃将其改为“西湖”。

  5、公馆

  乡名由来于本地拓垦完成后,垦户的首领设租馆于此,此种处理垦务的租馆,在当时称之为“公馆”,本地故有此称。

  6、铜锣

  铜锣原名为“铜锣湾”,因为聚落建造于三面环山的弧形山麓,地形类似铜锣,故有此称。

  7、三义

  三义旧称为三叉河,这是因为打哪叭溪、打木溪、大坑溪等三溪在此会流,故有此称。光复之后,改此地为“三义”,其由来,可能是“义”字之简写与“叉”字相似,所以才改为“三义”。

  8、头屋

  头屋旧称为“崁头屋”,位于老田寮溪的河阶上,因为老田寮溪的沿岸多河阶,而本地位于第一个河阶上,故有所称。后来则改称此地为“头屋”。

  9、竹南

  本地因为位于新竹之南,故有此称。

  10、头份

  本地在以前由一群人合伙开垦之后,他们将垦地划分,并以头、二、三、四、五……为代号,作为抽取分配之用,本地为“头”份,故有此称。

  11、后龙

  地名由来于聚落建立在后方有长条状起伏的地方,故有“后龙”之称。

  12、三湾

  因为本地恰位于中港溪中游东岸的第三个曲流河阶上,故称为“三湾”。

  13、造桥

  因为以前的移民曾在今造桥村之北端南港溪上游筑桥,以方便通行,故称此地为“造桥”。

  14、南庄

由于本地村落位于早期的垦成地“田尾公馆”之南方,故称为“南庄”。

  15、卓兰

  乡名出自于本地的巴宰海平埔族自称此地地名之译音“塔连”,意思为美丽的原野。后来改为“罩兰”。民国九年更改为“卓兰”而沿用至今。

  16、大湖

  因为本地的地形是一块大的河谷盆地,故有“大湖”之称,客家语“湖”有指盆地之意。

  17、狮潭

  因为本乡东北方有狮头山,故取其“狮”字,又境内老田寮溪之曲流地形颇为发达,凹岸深水处多“潭”,于是并此两字“狮潭”为本乡之地名。

  18、泰安

  以前此地旧称为“大安”,乃因此地为大安溪之上源,后来因为与台中县之大安乡同名,故改为“泰安”乡。

  三义 三湾 大湖 公馆 竹南 西湖

  卓兰 南庄 后龙 苗栗 苑里 泰安

  通霄 造桥 狮潭 铜锣 头份 头屋

  乡名原作三叉河,地名因打那叭溪之源流段有三大支流(打那吧溪、打木溪与大坑溪)在境内形成三叉状而得名。民国九年改称三叉,光复后民国四十二年因叉与义字之简体字相似,更名为三义。

  三湾地名起源于河道之曲流地形,三湾是在中港溪第三个曲流凸岸建立聚落,即在三个河湾上的聚落,故名内湾、二湾、三湾。

  乡名因四周环绕高山,西为关刀山脉,东为马那邦山地,内为台地缓斜面,形如一大盆地,称为大湖。台俗将山间小盆地称为“湖”,大湖往昔为泰雅族聚居之地,自称地名为马凹(Maaou),意为山胡椒。

  乡名由来为拓垦完成后,垦首地主在此地筑租馆收租,故得称。公馆街又俗称隘寮脚街,因开垦时遭遇泰雅族抗拒,设隘来防御,聚落适在隘寮下,设有处理隘务、垦务之事务所,称公馆。

  竹南以前称作三角店,其为中港经田寮(开垦根据地)赴头份地方必经之地,乃有人在路旁设置店铺,因其屋呈三角形,故以三角店称呼之;或是:今竹南街区东北缘往昔为三条道路交叉点,各边各有一店铺,故命名为三角店,意为在三角地点的店。民国九年因其位置在新竹的南方而改称竹南。

  西湖以前称作四湖,因乌眉溪(打那叭溪)沿岸,从下游而上,有头湖、二湖、三湖、四湖、五湖至九湖,四湖大约在本乡的中央,取之为乡名。“湖”即山中盆状低地之意。因与云林县四湖乡同名,乃于民国四十三年八月改以同音字“西湖”为地名。

  乡名以前称作“塔连”,即巴宰海平埔族(Pazeh)Paiten社人自称地名Tarian的译音,译其Ta为“罩”,rian为“兰”,故称罩兰,民国九年改为卓兰。

  清廷曾在光绪二十年,由中路统领林朝栋的属下郑有勤率勇驻田尾设公馆,招佃向南垦殖,未几形成村庄,因其位置对已垦成地而言,位于公馆的南方,故称作南庄。

  后龙原作后“土龙”,地名由来出自道卡斯平埔族Auran(一名Yass)社的译音汉字,一说因其后方,地面上有长条状丘垄之地形而言,后“土龙”即在后边有丘垄处建立村庄,因得名。民国九年更名为后龙。

  苗栗以前称作“猫里”,从道卡斯平埔族(Tao kas) 猫里社之译音字演变而来,道卡斯平埔族语Miyori意为平原。光绪十二年(1886)设县时改称“苗栗”。

  地名由来为往昔此地有道卡斯平埔族苑里社或苑里社,苑里社社名可能由人名Wanrie而来,故得称。

  本乡以前没有乡名,属于泰雅族的分布地,光复后始有乡名,初作“大安乡”,旋因与台中县大安乡同名,乃于民国四十三年,以近音字更名为“泰安乡”。按客语音“大”与“泰”同音,乡名出自境内“大安溪”。

  通霄原作吞霄,出自道卡斯平埔族Pariwan社名之译音。往昔一带为吞霄社人分布之地,日据时期,以其虎头山平地突起,耸入云霄,故改称近音雅字通霄。

  造桥一带为往昔中港溪通往苗栗地方道路所经,因为必须渡过南港溪,居民在此筑桥,故得名。

  狮潭地名由来传说纷纷不一,谓:取自本乡北端狮头山之“狮”及狮潭溪之溪水深湛碧绿为“潭”;一山一河配成地名。又云:今永兴、百寿二村界上,一座小山,状如伏狮,临后龙溪上游之深潭,故以名。

  乡名原称铜锣湾,因为在乌眉溪(打那叭溪)东方与后龙溪狭窄分水岭西麓形成聚落,因一带地形平坦,北望南势坑分割台地,西绕三叉地,南屏铜锣台地,三台地山麓线环围成圆弧形,状如铜锣,故以称,其“湾”即称呼三面绕山,向外开口之平坦地。民国九年改称铜锣。

  乡名以前称作“头份”,民国九年改称“头分”,光复后再恢复原称。头份的地名由来为垦户们合力垦成后,划分土地的分配次序,将土地划为头份、二份、三份、四份、五份等,在该土地上所建村庄各以名。当中的第一份土地。

  乡名以前称作“崁头屋”,地名源于在第一个河阶崖上所建房屋,后来在此形成村庄,“崁”之意为上、下平坦地间的小崖。在此老田寮溪的掘凿曲流,于锦水、头屋二丘陵间,沿岸多河阶地形。民国九年更名为头屋。


(来源:台湾文献丛刊)

编辑:齐晓靖


 

[责任编辑:system]

相关阅读:  

涉台常识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