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资料  >  历史文献  > 正文

《台湾地名解说集锦·屏东县各乡镇地名之由来》

2006-10-18 16:37 来源:台湾文献丛刊 字号:     转发 打印

  九如 三地门 内埔 竹田 牡丹 车城

  里港 佳冬 来义 枋山 枋寮 东港

  林边 长治 南州 屏东 恒春 春日

  崁顶 泰武 琉球 高树 新埤 新园

  狮子 万丹 万峦 满州 玛家 潮州

  雾台 麟洛 盐埔

  高屏溪中游东岸地区,昔日为西拉雅平埔族生活圈,后来客家及闽南汉人入垦,建立鸭母寮,后庄、三块厝、大邱、九块厝(后改称九如)、东宁等等聚落,民国三十四年台湾光复初把“九块厝”一带并入屏东市内,改称“九如区”,三十九年十月一日又独立为乡。

  地理位置:九如乡位于屏东县西北端,东以武洛溪与盐埔乡为界,西邻高雄县大树乡闲隔下淡水溪为界,北连里港乡,南邻屏东市,辖内地势平坦,形成四角矩形之平野,在东北斜向西南呈弓形之武洛溪流经。

  本乡系屏东县八个山地乡最北端之乡,原地名音斯笛摩儿,清朝汉移民曾称山猪毛,日治时始称三地门,光复后设立三地乡,民国八十一年八月更名为三地门乡。

  地理环境:三地乡位于屏东县中北路,靠近北大武山及雾头山(属中央山脉之支脉),东接雾台乡,南邻玛家乡,北与高雄县茂林乡以大津水为界,西邻盐埔乡、高树乡,地势山多,丘陵地起伏不平,海拔在一○○公尺至二一五九公尺之间。东西宽十七公里,南北长二十六公里,总面积一九六平方公里。

  本乡位居隘寮溪上游东岸,东港溪上游支流西岸,先民从潮州镇及竹田乡往上游的“内”侧“荒埔”开垦,形成村庄,叫“内埔”。

  地理位置:内埔乡位于屏东县治之东,属六堆中的后堆,东邻山地玛家乡,西接竹田乡,南系东港溪为界,与万峦乡相对,北于隘寮溪与三地乡、盐埔乡、长治乡、麟洛乡相接,是一地势平坦,水源充沛,地质肥沃,风景秀丽之农业乡,内埔乡地形酷似台湾本岛全图,东西狭而南北长。

  竹田是六堆中的中堆,以前有一条街道,路旁有商店,商品屯积于此,所以称为屯物。日治时期改名为竹田。“竹田”二字顾名思义,竹是农村,田是农田,本乡系因竹园多于水田的一个乡村,故改名为“竹田”。

  地理环境:竹田乡位于屏东县之中央,地势平坦,东有屏鹅公路,东北连接内埔乡,南至东港溪与万峦、潮州二乡毗邻,北以隘寮溪为界与万丹、麟洛两乡相望,本乡地形像蝴蝶形,东西狭小,南北狭长。

  本乡地名由来说法有二:一是由山地话“新保将”翻译而来,加上本地境内盛产野牡丹,盛夏花开艳丽美好,因此本乡特取名为牡丹。二是北从太平洋海拔八百零三公尺的女仍山,南至五百九十二公尺的四林格山之间的中央山脉,是先住民排湾族苏夸侉罗雷支族“趴立拉立克”牡丹社分布地,简称为“牡丹”乡。

  地理位置:本乡位于屏东县东南方,东接中央山脉,南依太平洋,西接车城乡,南邻满州乡,北连狮子乡、枋山乡和台东县达仁乡。

  车城乡名由来有两种传说,一说明末郑成功光复台湾后,实施屯田制度,派遣大将军陈文华率军队由台南经海路在龟壁湾登陆,驻扎统领埔(今统埔村)开垦荒地,清初渐渐地移民到新街港,以客藉为多,至嘉庆年间,因福建泉州移民日盛,语言隔阂,而和当地的原住民时常发生冲突,居民为防止山胞侵扰,乃至社东及社南分筑城垣,名为福安城(即今车城市街中心一带)。每当牡丹社番民攻入,居民都以柴木做成城墙夹堵住缺口,“柴城”的地名因而诞生,后来居民深恐木垣被焚,改以牛车数十辆布阵城外,乃将“柴城”易名“车城”。另有一说,开发初期,通往凤山等地的行人,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往往聚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牛车队相互支持,有一日,当牛车队行经车城现址时,遭原住民攻击,于是将牛车围成城堡加以抵抗,保全了生命财产,因而称此地方为车城。

  地理位置:车城位于台湾的西南端,是恒春半岛北方的门户,东起中央脉余脉的芝加业山与牡丹乡接连,西面是台湾海峡,南以保力溪和恒春镇、满州乡为界,北与枋山、狮子两乡相连,背山面海,状似章鱼。

  里港原名“过港仔”,相传在清康熙年间,有一名叫“阿里”的年轻人,来此谋生,在高屏溪畔结庐而居,以贩卖冷饮为业,可知高屏溪当年舟船直通至此,繁荣一时,人口增加,遂成村落,乾隆年间遂称该处为“阿里港”,一九二○年代改阿里港为里港。康熙五十年代由闽人所开垦,乾隆二十六年已在万丹设县丞,乾隆二十九年的《台湾府志》已经记载有“阿里港街”之名。本乡位于县治之北,东隔新南势溪,东南境与盐埔乡相邻,南直连九如乡,西接下淡水溪与旗山属岭口相对,与高雄县大树乡隔河相邻,北以土库村后溪为境,衔接旗山、美浓两镇。

  佳冬乡本来叫做六根,那是因为开拓之初,进冬乡周围茄苳树很多,所以又叫做茄苳脚。日治时期简化地名时,由于台语“茄苳”(Katahg)发音与日语“佳冬”(Katau)相近才改为“佳冬”。

  地理位置:本乡位于屏东县西南部,东与枋寮乡为界,西北以林边溪为界邻接林边乡,北与新埤乡接壤,西临台湾海峡。全乡面积约三十一平方公里。

  南大武山至力里溪之间的中央山脉地区,日治时期属于潮州群,光复后以当地西排湾族群“来义”大社的社名作为乡名。清代则以近似音的台语称为“内社”,目前乡公所设立“窟那那巫”小区,排湾语是指“凉快的大树下”。

  地理环境:来义乡位于屏东县中东位置,泰武乡之南边,东以中央山脉与台东县金峰乡、达仁乡毗连,西南与平地乡新埤、万峦两乡相邻,南与春日乡以力里溪相隔,北以来义溪与泰武乡相隔,境内峻岭层迭,地势崎岖,平均海拔高度三○○公尺以上,间有力里溪、来义溪两溪环抱,整个乡域汇合为林边溪注入台湾海峡。

  相传枋山乡名的由来,是古时枋山村附近座山突崩裂,乃命名为“崩山”。后因此名不雅,且又与枋寮乡为邻,乃易为今名。在清咸丰十年(公元一八六○年),枋寮乡北势溪寮人陈龟旁等首先移居该地,后来移居者日增。如今该乡辖有枋山、加禄、枫港和坚余等四村。

  地理环境:枋山乡西部滨台湾海峡,北界枋寮乡,东邻台东县,南达车城乡。此地背山面海,地形狭长,面积约十七平方公里。

  汉人入垦早期,此地林木茂盛,而且出产高贵的“檀木”,俗称“枋仔树”,清初康熙年间福建汉人在此建许多伐木的“寮”社,大肆砍伐木材,清代官方的《凤山县志》记载:“枋寮乡购料造船木匠屯聚之所”也,故称“枋寮”。

  地理环境:本乡位于屏东县西南部,西临台湾海峡,北接佳冬乡,南连枋山乡,东邻来义、日春两乡,面积约五十八平方公里。

  东港是因明末清初随郑成功自福建、广东来台的先民,他们由两方往东方移民,抵达屏东北处海港,由于位居大陆“东”方的海“港”,故称“东港”。自古以来东港就是南台的一大门户,与对岸大陆贸易之盛几乎凌驾打狗(今日之高雄)之上。往昔东港的首要市街在东港西岸,以及新园一带。康熙年间闽省漳、泉两府人开始移住,当时该地由下淡水溪及东港溪两水流环住,且地面又潮湿,每年逢雨季溪水往往浸淹房屋及耕地,到了同治初年居民只好迁移到溪东今日的位置。现址原为海埔,同治末年开拓成市街。后因东港溪水浅,河身变异,不适合船舶停泊,但是在光绪二十年《凤山县采访册》所云“东港,两岸相距三里许,深丈余,内地商船往来贸易,为舟船辐辏之区”可见当时的繁华景象。

  地理位置:东港镇位于台湾西南海隅,北与新园乡以东港溪为界,西隔台湾海峡与琉球屿遥遥相对,东面陆接崁顶乡,南接林边乡。东港总面积约二九.五平方公里。

  林边乡海拔仅三公尺,为林边溪出海口,土壤含水丰富,先民入垦时,此地林木茂密,在“林”区“边”缘建立聚落,有“林边”村、“中林”村、“光林”村等等数村,日治时期以“林边”统一称呼该乡。

  地理环境:林边乡位屏东平原的南端,林边溪下港西岸,它北界南州乡,东北邻新埤乡,东南和佳冬乡接壤,南临台湾海峡,西南隔海与琉球乡遥相呼应,西北和东港镇毗连。辖内地势均属平原,地质为砂质壤土,沿海地区多沼泽,地劫上由东北向西南缓斜。

  西接屏东市的长治乡原属西接雅平埔族居住区之一,台湾明、清及光复汉人军民大批进入定居,期盼“长治”久安,故称“长治乡”。

  地理位置:长治乡位于屏东县北方,屏东平原中部,地形东狭西宽,东与内埔乡、玛家乡,西与屏东市及盐埔相接,南与麟洛乡相邻。面积约四十平方公里。长治乡位于屏东平原,屏东平原为台湾第二大平原,长治全境地势平坦,并无明显高度差距,一般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势平缓,平均坡度百分之五。

  本乡位在屏东“溪洲”溪“南”岸的地带,原叫“溪州”,由于地名与其它地区重复,又当地属于溪州溪与后寮溪泛滥区的“州埔”地,故日治时期改称“南州”。

  地理位置:南州乡位于屏东县之中部,东连新埤乡,西接东港镇,南邻林边乡,北毗崁顶乡。这个地方因为原来有南北两溪,溪流的砂土堆积而结成村落,所以以前的名字叫做溪州。各村位置集中,地势平坦如一片平野,水源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农作,农产甚丰。

  屏东市昔称“阿猴”,系原住民语谐音,又由于全市地形形同一只坐猴,故俗称“阿猴”。原为平埔族akau社民居住之地,因位于半屏山之东,日治时代改称为“屏东”。《台湾府志》如此记载:“海寇林道干战败,舣舟打鼓山下,恐复来攻,掠山下土蕃杀之,取其血和灰固舟,乃航于海,余蕃走‘阿猴林社’”。后来,汉人就以akau的谐音字“阿猴”称呼屏东一带。

  地理位置:东依中央山脉之南,西傍高屏溪东岸,东与长治、麟洛两乡毗连,南与万丹乡接壤,西隔高屏溪与高雄县为界,北邻九如乡。全市总面积约六十五平方公里,地形为一复合冲积扇。境内除了西傍高屏溪外,尚有机场外围排水圳、万年溪和割蛇溪三大河川。

  恒春镇位于台湾最南端的一个城镇,恒春旧名称“琅峤”,到清同治十三年(公元一八七四年)五月“牡丹社”事件发生以后,钦差大臣沈葆桢亲自到恒春半岛巡视一趟,见琅峤四面环山,地势雄伟,攻守皆宜,气候凉爽,四季如春,故奏准筑城设县治,改琅峤为恒春。此地土著排湾族称其西海岸车城一带为〔Jonkea〕以致形成了汉字〔郎峤〕之地名。意指此地所产的兰名,同治十三年日军侵袭此时,满清政府才认为有加强防备的必要,以致决定以“猴洞”为建城的位置,拟定在此设置一县。即恒春县。猴洞:恒春城中有一小丘名“猴洞”,昔时有很多猴子出入故名。

  地理位置:恒春镇位于屏东县西南,北邻车城乡,东接满州乡,西滨台湾海峡,南临巴士海峡与菲律宾遥遥相对,是台湾最南端,也是台湾最有热带情调的古镇。全镇面积约一三七平方公里。

  中央山脉西侧山区为排湾族大本营,本区有“喀苏柏干”大社,日治时期由于日语“春日”读音为〔Kasuga〕,便简化并改为“春日”沿用至今。春日乡位于台湾中央山脉南尾,南沿大武山延脉之大树林山,界分台东县,海拔一千七百公尺,其余周山,峰峦起伏,境内仅有山腰地带有坡地及小平地,河川皆向西流的有士文溪及力里溪,皆发源自大树林山而入台湾海峡。西邻枋寮乡,俯临台湾海峡;南毗草山溪与狮子乡相望,北接来义乡以力里溪为界,居民皆属排湾族原住民,原先散居于大武山一带各成部落,猎兽维生,后人口增加而逐渐南迁至大汉山附近耕猎并济,维系其风俗,故保有固有山胞文化传统。

  崁顶乡境内原有崁顶、头前厝、后壁厝、衙门口、田寮....等等大小聚落凡二十个。其中以聚居于崁顶部落者为最多。清朝年间曾为附近聚落市集及官府之地,故今崁顶尚存「横街」路名及「衙门口」之称。崁顶由于〔地势高亢〕,早年雨季四溢,乡境常遭水灾,唯崁顶独免水患,故日崁顶。地理环境:崁顶乡位处屏东平原西南,东邻新埤乡,西邻新园乡,北接潮州乡,南与南州、东港两乡镇为界,面积约三一平方公里。

  东港溪上游及瓦鲁斯溪之间和中央山脉西侧一带,有西俳湾族“托窟文”等三大社,居住在二千公尺的北大武山和二千八百公尺的南大武山之间的谷地,由于台东县已经有“大武”乡,因此台湾光复后,本区音变「泰武」乡以示区别,现辖六村。

  地理环境:泰武乡位于本县八个山地乡之中心地带,东以大武山与台东县为界,北邻三地门、玛家两乡,西与内埔、万峦两乡毗邻,南接来义乡,为典型山地乡,处大武群山西麓,面积约一一九平方公里。

  本来台湾的名字叫小琉球,到了明万历年间改为大员,后来又改为台湾。后来这个台湾附近的小岛山就变成小琉球,这是大地名变成小地名的一个例子,琉球乡就是以琉球屿构成的。孤岛好像一个浮流的球,故命名日“琉求”。

  地理环境:小琉球孤悬于台湾海峡的南端,是台湾附近十四个属岛唯一的一座珊瑚礁岛。位在东经一百二十度二十一分,北纬二十二度十九分,也就是在东港西南方的八浬处,在高雄市南南西方约十八浬的海上。琉球地势略向东北缓钭,沿岸有隆起珊瑚礁,因受海水浸蚀而形成各种奇岩怪石,南部海岸因断层而形成悬崖,景色绮丽,岛上西侧则多村庄。

  此地属于高屏溪上游地带,汉人入垦初期,在“高”位河阶处建立聚落,又此地属河川网络纵棋区,水量充沛长满“高大的‘树’林”。原为排湾族拉瓦尔群居住地,清代客家汉人在树林建立村落,称为“大树林”、“大埔村”。日治时期改称“高树”,台湾光复后改为“乡”。另一说法,旧时庄头有一株木棉树,高冠群树,枝分十八盏,形如车盖,因此取名“高树”。

  地理位置:高树乡位于屏东平原的东北端,全境呈三角形,三面环水,一面背山。东连中央山脉与三地乡为界;西以荖浓溪,北以浊水溪与高雄县美浓镇、六龟乡、茂林乡隔河为界;南以隘寮溪(新南势溪)与里港乡、盐埔乡为邻。除东面连接山地外,其余三面,皆有溪流围绕,全乡面积约九○平方公里。

  林边溪北岸海拔十三公尺,清时客家汉人在此地建人工蓄水池,以利开垦耕作,人工池叫做“陂”或“埤”,在“埤”的前方建立“新”的聚落叫做“新埤头”,日治时期去“头”简称“新埤”沿用至今。

  地理环境:新埤乡东连来义乡,南接佳冬、枋寮二乡,北与潮州镇为邻,西与南州、林边乡等为界。地势东连山地来义乡,大部分土地高低不平,南边为林边溪、力力溪,北为高燥台地,西面有小部分田陇,全乡河川地占三分之一。

  据新园乡寺庙志记载:“新园”之名,乃缘于二百九十多年前明季晚期,福建省龙溪县人黄上房、萧发现,王非、郑光殿等,携眷二十余人,渡海来此居住,并于西北方下淡水溪旁原野开拓为田园,发展生计,即命令为“新园”。今与高雄县林园乡隔溪相对,其上连接之交通干线大桥,合称“双园大桥”,即此之故。

  地理环境:新园乡,据传说中较可考者,以新园属早期海洋沙地。高屏溪河水自高山带来大量泥沙堆积,今高屏大平原之大部,即为此泥沙冲积而成之大三角洲。本乡在此三角洲上,尚属晚期冲积地层,全乡地形,除鲤鱼山为一较突出之坵地外,几全属一望无涯之平地。新园乡位于屏东县西南边,东南隔东港溪与崁顶乡、东港镇为邻,西距下淡水溪面对高雄县林园乡,北与万丹乡毗邻。面积约三十八平方公里。

  排湾族支族“Chaobo obol”社聚集地,当地原住民说“内狮村”有一座巨大的岩石,形状很像狮子。日治时本区属于恒春群蕃群地地,台湾光复独立为乡才改称为狮子乡。

  地理环境:狮子乡地理位置于屏东县南端,系屏东县八个山地乡之一,西界枋山乡临海,东隔台湾山脉与台东县达仁乡毗连,北连春日乡,南接牡丹乡及车城乡。总面积约三○一平方公里,为全屏东县辖区面积最广之乡镇。

  万丹乡,原来的名字叫兴化廓,顾名思义,可能很早的时候,有福建省兴化府的人来此开拓。万丹乡在清朝时期属于凤山县所辖,日本占领台湾,澎湖初期为阿猴厅港西下里,不久又改属高雄州东港郡万丹庄,台湾光复后第二年即民国三十五年编为屏东管辖,设万丹区,至民国三十九年十月全省行政区域调整,改为屏东县万丹乡迄今。

  地理环境:本乡位于屏东平原南部,土地平阔,地质肥沃,水利充足,人民富裕,在本县是生活水平颇高的地方。本乡北邻屏东市,南接新园乡,东以隘寮溪与潮州、崁顶、竹田等乡镇为界,西临高屏溪(下淡水溪)与高雄大寮乡相望。

  该乡是高屏客家班六堆中的先锋堆,早在公元一六九八年秋天,住在滥滥庄的温、张、林、锺等姓青年,沿东港溪来到乡内二沟水,发现官仓肚一带,乃迁居“屋场”,那年冬天的某日午饭后,耕牛突然失踪,大家乃出动追寻,发现在离庄不过两公里处,相当于今日万和村李姓宗祠左旁,有一口喷涌的水塘,群牛就在水塘中戏水,由于当时庄所住的地方缺水,于是乃迁居于此,并称呼水塘为“仙人井”,就此良田渐辟。且当时这里随处可捉到鳗鱼,居民乃称此处为万鳗,后因鳗与峦两字,客家语发音相近,慢慢就成了今日的万峦。

  地理位置:万峦乡位于屏东县中部,东仰大武山麓与泰武、来义两乡为邻,西以万峦溪(即东港溪)与竹田乡为界,北临内埔乡,南接潮州镇和新埤乡,东西宽约七公里,南北长约十公里,全乡面积约六十一平方公里。这个乡镇是一个三角形平原,除靠近大武山麓较高外,余均平畴沃野,且唯有五沟村内的河水向东流,其余河流大都向西流。当地因地理环境特殊而有河多、桥多和道路多,治河、修桥及铺路等所需经费庞大。

  满州命名之由来、系来自三种不同语言之音而得名:日语沿闽南语“蚊蟀”,又“蚊蟀”,又“蚊蟀”出自蕃语“ㄇㄚ”而得,而按“ㄇㄚ”其义为臭气,因昔日蕃人狩猎为生,不善理财,环境不好致。

  地理环境:本乡依山傍海,位居本省最南端,稍偏台湾东部,位东经一二○度四○分,北纬二二度一分,东西狭而南北长,台湾中央山脉末于此收敛,急突投入太平洋中,山狱重迭,睥视太平洋、巴士海峡。西南以老佛山(二、二○○公尺标高)横挂与恒春镇分界,北以高土山巅接连牡丹乡。

  西排湾族“玛家杂牙杂牙”社居住地,在隘寮溪 南岸海拔七百五十公尺的坡地,排湾语“玛家杂牙杂牙”就是指倾斜的山坡地,光复后独立为乡简称“玛家”乡。 玛家乡位在中央山脉南部,大武山之北方,东靠大武山岭与台东县达仁、金峰两乡以陵线为界,北沿隘寮溪与本县三地、雾台两乡对峙,南与万安溪为界与本县泰武乡接壤,西与平地内埔乡毗连,地势险阻,丘陵起伏,多倾斜之山野地,土质属粘板岩系砂砾土质,昔时该乡地区之山野俱 是乡野之地。

  潮州镇在清乾隆年间,广东省潮州府的居民 进来开发,为了纪念他们的老家,故沿用其 名,所以这个地方叫潮州。民国卅五年元月,潮洲街改称“潮州镇”迄今。

  地理位置︰潮州镇,东临大武灵峰与万峦乡 接邻,北距东港溪和竹田、万丹两乡相对, 西南越民治溪与崁顶乡相望,南与新埤乡毗连。全镇属屏东平原之一部分,为一冲积平 原,平野广阔,土地肥沃,东西长约五公里,面积约四二.五公里。潮州的开发早,亦是屏东县的客家乡镇中街市最大、最热闹的地方。

  原住民西鲁凯“傀儡”群“雾台”社聚其地,鲁凯语“雾台”是指许多小社聚集成的“大社”族,相当于汉族各姓氏的“大宗”,日治时期属屏东群蕃地,光复后独立为雾台乡。

  地理环境:雾台乡位居中央山脉南端的大武山区,亦即屏东县的东北角,距屏东市四○公里,其东“大浦山”分水岭与台东县金峰乡为界,西南与玛家乡的“隘寮”南溪相隔,西北沿“隘寮”北溪毗邻三地乡,北接高雄县茂林乡的“万山”。辖区总面积约二七九平方公里。

  在屏东市东邻的水乡,早期仍属西拉雅平埔族生活区域,汉人入垦建立“田心”、“下柳”、“西势”、“麟洛”各村,可能当时有平埔“麟洛”社,清代记为“玲路”。汉人发展后来居上终成为汉人天下,台湾光复后以麟洛代称。

  地理环境:麟洛乡隶属屏东,紧邻屏东县治中心—屏东市(位于屏东市之东约四公里),关系至为密切,东接内埔乡,北面与长治乡毗连,南邻竹田乡,全乡形状如茧,南北狭长,全境地势平坦,自东北向西南略微倾斜,坡度甚小,麟洛乡土壤为壤土及砂质壤土,仅东边河川地较贫瘠外,其余均甚肥沃且地下水丰富,灌溉及排水便利,颇适农耕。

  相传盐埔乡原是介于山地与平地之间的一片草埔,由平地原住民营居。明朝时,泉州汉人前来开拓,以十台车的食盐向平地原住民换取这片土地;又因当时介于平地之间的草原地带常被称为“埔”,取其以食盐换来的埔地之意,故命名为“盐埔”。

  地理位置:盐埔位于屏东县西北方,东北隔着隘寮溪与高树乡为邻,西北与里港乡毗连,西边为九如乡,南面紧临长治乡,东边与三地门乡、内埔乡相望。

[责任编辑:system]

相关阅读:  

涉台常识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