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资料  >  历史文献  > 正文

《台湾地名解说集锦·台北市区地名由来》

2006-10-18 16:37 来源:台湾文献丛刊 字号:     转发 打印

  士林 大同 大安 中山 中正 内湖

  文山 北投 松山 信义 南港 万华

  士林(Surim)本是平埔族语,平埔族 称该地北部山地的温泉为Pattsiran, 汉人把它音译为“八芝兰”,后来再加上意味林野的“林”字故称为“八芝兰林”(Pattsiran-na)。后来被省略为“八芝林”。甚至基于近音被写成“下树林”或“霞林”,最后,基于文人成林之意改为“士林”。

  大同区原是凯达噶兰族的大浪泵社,后 来被圭母卒社合并了。汉人把圭母卒与大浪泵合并为圭泵社。大浪泵的“泵”字表示把石头投入水中发出的“噗通”声,可能是汉人自造的文字吧!汉人作垦此地之后,以谐音字“大隆同”替代大浪泵,以后改名为大龙峒。一直至今,大同区就是以大龙峒为中心开发起来的。大同区乃原大同、建成、延平三区合并而成,事实上,这三区在光复前就属于“大稻埕”地区。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区里行政区域调整三区为大同区,因此区民在感情的联系及意识形态上的整合较容易,同时也是本市十二区中最小的一区。

  当大安圳完工时,以“大安”之吉祥文字为该圳命名,意“太平无事”,因此该地也以“大安”为其地名。

  清末至日治初期皆属大加蚋堡及芝兰一堡之一部份,后改属台北厅管辖。民国三十四年台湾光复,政府将日治时期之“大正”、“御成”、“宫前”、“大宫”“下埤头”、“中园”等六个区合 并为一个行政区,并命名为中山区--源自 国父来台曾下榻本区日式旅馆“梅屋”而名之。民国七十九年台北市行政区调整,区名依旧。

  本区原属台北市城中区及古亭区,民国 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台北市行政区调整 ,即以新生南路-信义路-杭州南路-罗斯福路与大安区为界。因中正纪念堂适在其中,区名订为“中正区”。

  内湖区以清代内湖庄得名,因其境内多小盆地地形,闽南语“湖”为盆地之意 ,故以“湖”称,内湖即内方盆地之意。一说内湖三面环山,南临基隆河,境内多丘陵,丘陵内低洼地形成不少内陆池沼,内湖意指山内之大池,聚水而不必通河之地方。

  本区位于台北市南郊,其地势为一小型盆地,乾隆年间先民由景美溪入垦,至嘉庆道光年间渐成街肆,西边设有万盛、十五份两庄。东边沿河以木椿围栅防原住民杀害居民,暂成部落,故有木栅庄、露里、薛庄、内湖庄之产生,沿用甚久。至同治年隶淡水厅,又称木栅庄、内湖庄、尾庄。光绪初年置台北府 ,隶属淡水厅,日治时期则划归台北州文山郡、深坑庄景尾街,并隶属深坑乡管辖。迨台湾光复后隶属台北县深坑乡,民国三十九年三月一日政府为便于政令推行与事实之需要,乃将深坑乡划分为景美、木栅、深坑三乡镇。五十七年七月一日改隶台市,分为木栅、景美二区。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区里行政区域调整,又将风景秀丽的景美和文教气息浓厚的木栅合并为文山区。

  北投区位台北市最北端,地当大屯山汇竹仔山、大屯山、面天山等火山锥的东南斜面至基隆河间,山地在北,平原在南,山麓一带自古即为平埔族人的北投社、唭里岸社、毛少翁社、嗄唠别社林立之地。北投在平埔族语是“女巫”之义,可能是女巫居住于此才得名吧?

  松山旧称“锡口”,原为平埔族凯达噶兰族麻里锡口社的故居,清代改称“锡口”。

  信义区系民国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台北市市区行政区域调整,由原松山区纵贯线铁路以南地区(光复南路以西光信、车层二里及华声、正声、中兴、石景四里部份地区除外)与大安区位和平东路 三段以北之黎顺、黎平、黎富三里及黎忠、黎安二里部份地区合并而成,命名“信义区”。是十二区中最年轻的区。

  南港区位于北市东郊,本区初名为“大加蚋堡南港三重埔”。因位于基隆河之南,早年有航行之利,常有船只停泊,仿若小港,至日治后改为“南港”。依照一般人的说法,此地所以取名为南港 ,乃是针对基隆之被称北港的缘故。民国九年日本人强行合并南港、内湖为“内湖区”设办公处于内湖。台湾光复后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奉准成立南港镇, 隶属台北县。五十七年七月一日并入台北市“南港区”至今。

  万华区古名称“艋舺”,所谓“艋舺” ,也有人写成“蟒葛”、“蚊甲”、或“莽甲”。出自平埔族语,独木舟“VanKa”之意。民国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台 北市区里行政区域调整时,再由原龙山区、双园区(厦安里除外)全区及城中区之福星、慈寿、万寿三里和古亭区中华路以西之新胜、忠贞、自力、久新、久安、球场、静安、崇仁、凌云、腾云、忠恕、新和等十二里合并而成,同时命名为“万华区”。

[责任编辑:system]

相关阅读:  

涉台常识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