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资料  >  历史文献  > 正文

《台湾地名解说集锦·基隆市区地名由来》

2006-10-18 16:37 来源:台湾文献丛刊 字号:     转发 打印

  1、基隆市 

  平埔“凯达格兰”族老家,汉人听成河洛语的“鸡犬加笼”,后简称“鸡笼”,清代把“鸡笼”改称“基隆”表示“基地昌隆”。

  2、中正区 

  原叫“八尺门”,与基隆港外的和平岛以桥相连,光复后为纪念故总统蒋中正才改名。

  3、中山区 

  基隆港区有“白米瓮”老地名传说,光复后为纪念 国父孙中山先生才改名。

  4、安乐区 

  取自区内的“安”和里及“乐”一里的里名。

  5、信义区 

  原叫“田寮港”,光复后取自“八德”中第五、六德“信”、“义”作为行政区名。

  6、仁爱区 

  原名“石牌街”,光复后改为仁爱区。

  7 、七堵区 

  先民拓垦时期,防止当地先住民各族入侵的土墙,七堵就是第“七”座“堵”墙。

  8、暖暖区 

  平埔族暖暖社的故乡。

  基隆原名鸡笼,一由于基隆山形似鸡笼,一认为起源于此地之平埔族,自称Ketaganan(凯达格兰)之删去taga,译Kenan之音为鸡笼。清雍正元年(1723),漳州人从八里坌、金包里(金山)万里玛鋉,移至鸡笼,在牛稠港虎子山筑鱼寮,发展至仁爱区海滨,建街肆,称崁仔顶街,是市街创建之嚆矢。光绪元年(1875)设台北府分府通判于鸡笼,并取“基地昌隆”之意,而改称基隆。

[责任编辑:system]

相关阅读:  

涉台常识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