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8 16:37 来源:台湾文献丛刊 字号: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1、高雄市
此地原为西拉雅平埔族打狗社居住地,日据时期日本人把河洛语(打狗)改成与日语发音相近的─高雄(Taka),因此改称为高雄沿用至今。
2、左营区
明郑时实施屯田政策,本区以“左营”之部队进行开垦,故称之3鼓山区 三百多年前这里是西拉雅平埔族打狗牙社活动区域,汉人称之为“打鼓社”,且此地有一小山丘(万寿山),其状兀然凸起有如“鼓”状故称鼓山,。
4、三民区
台湾光复后取“三民”主义的三民作为区名。
5、盐埕区
明郑时期和清代有汉人开发为晒盐区,河洛语广场叫做(埕),如今为行政中心,依然保留开拓之初“盐埕”的原始地名。
6、前金区
昔日可能是明郑时代实施屯田制度时,为“前金”营的拓垦区,故而称之。
7、新兴区
为“新兴”的商业精华区,故称之为新兴区。
8、苓雅区
三百多年前明郑万历年间汉人入垦,在本区的松树根上发现有球块状“茯苓仔”,汉人搭寮采集,故称“苓雅寮”,台湾光复后改为“苓雅”区。
9、前镇区
明郑时期实行屯田政策,本区属于“前镇”军营开垦区,故称前镇区。
10、旗津区
本区为长条形海岸外的隆起沙洲,有如一支“旗”子横在港外,“津”
就是过渡陆地或港口必经的地方,故称“旗津”,北端形成高雄港,南端形成小港。
11、小港区
清末由于泥沙淤积,使当时的“凤山港”衰落成为小港叫作“港仔土干”,日据时期把“港仔土干”改称“小港”。
12、楠梓区
昔日此地盛产“楠木”和“梓木”,又是木匠集中区,“梓人”就是“木匠”的意思,故称“楠梓”。
三民 小港 左营 前金 前镇 苓雅
新兴 楠梓 鼓山 旗津 盐埕
原名三块厝。明郑时代,有义民王、蔡、郑三族随军来台,王姓在东段的“桥头”;蔡姓在南段的“海墘”,郑姓在西北段的“后角”搭屋垦耕,遂取名为“三块厝”。台湾光复,取建设“三民”主义模范区之义,而改今称,区公所设于三块厝,故称为三民区。
本区昔日,由于居民长期排水,日久,自村落的东北向西南冲成一条大水沟,宛如一个“小”型的“港”口通至内海,小港因而得名。小港初名港仔墘,其义即为海港畔的小村落。
左营区古名为兴隆里,为郑成功的万年县治及郑经的万年州治之所。而兴隆里为宣毅“左”镇所垦,“左”镇扎“营”而命名为“左营”;或云扎“营”于城之“左”等说。
前金一带最早称作林投园。前金之地名起源有两说:一以该地西向鼓山,取“金”鼓相对,以地其名;另一是该地面山衿河,后人改称衿为金,且以南段号为前金,北段叫做后金,因区公所设于前金,故以此为区名。
据台湾通史,前镇区为明郑时期,大竹里中提督前镇屯垦之所,因而得名;或云清领时代,土匪猖獗,府县设哨置兵镇守于此,乃有前镇之名。
本区原名为“苓仔寮”,为渔民卜居及晒网之所。因渔民以“苓仔”网捕鱼而名之,后来以其地名欠雅,取名为“能雅寮”,之后又更为“苓雅寮”。民国四十一年一月一日,改称“苓雅区”。
新兴区原名大港埔。“鲤港”为高雄河的一支流,盛产鲤鱼;“埔”为未开垦之地,后改“鲤”为“大”,“大港埔”意即河边未开垦之地。台湾光复后,本区逐渐繁荣,有“新兴”蓬勃气象,故取名“新兴区”。
本区原名楠仔坑,因溪边遍植楠木,且为楠木集散地而名,后改称楠梓。
高雄原名打狗或打鼓,即因打鼓山而得名。打鼓山海拔356公尺,南起旗津半岛,北迄桃仔园。此地原为平埔族马卡达奥社(Makatao)又名打狗社Takau的社域。
旗后又写旗,以位于旗山之后而得名,与鼓山对崎,扼“打狗隙”(即高雄港)与中洲合设旗津区;因旗山之后,船舶往来津渡之处,且此地文人组织“旗津吟社”,有“旗鼓相当,维扬我武;津梁巩固,克壮其猷”的联语,台湾光复后遂取为区名。
原称盐埕埔,因“盐埕”而得名,康熙末年,漳州府南靖县人赵元、蔡玛为、黄孔等二十余人应清吏招徕抵此,经营盐务,名为打狗盐埕,乾隆二十五年,盐民已成小村庄,光绪三十四年,分期筑港成功,以港底的泥沙填平低洼的盐田,形成市街。
[责任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