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资料  >  历史文献  > 正文

《台湾地名解说集锦·花莲县各乡镇地名之由来》

2006-10-18 16:37 来源:台湾文献丛刊 字号:     转发 打印

  玉里 光复 吉安 秀林 卓溪 花莲

  富里 新城 瑞穗 万荣 寿丰 凤林

  丰滨

  清光绪元年(公元一八七五年),清政府实施开山抚番政策,中路统领吴光亮率官兵由南投县竹山,进入花莲设立“璞石阁”抚垦局,成为当时台东縰谷最热闹的街肆。此地大理石犹如未磨的“璞”玉“石”,官兵在此又建立“阁”楼街肆故称「璞石阁」,日治时期简化地名,因“璞”者未磨之“玉”也,故改称“玉里”。

  地理位置:位于台湾东部中央和海岸山脉纵谷平原的中心地带,它东与台东县交界,南邻富里乡,西界卓溪乡,北接瑞穗乡,全镇面积约二五二平方公里,全境多属山地,辖内有秀姑峦溪汇集诸河流,由南贯穿腹地中央环转向东横越海岸山脉注入太平洋,因此东西两岸土地各辅山麓沿其流域形成狭长平原,惜山陡水急,雨季易泛滥。

  光复乡顾名思义,是台湾光复后于民国卅六年三月一日奉准成乡的,当时地方人士与有关单位为纪念台湾光复,重回祖国怀抱,而命名为光复乡。

  地理环境:光复乡位于花莲县中心地区,北与凤林镇为邻,南连瑞穗乡,东邻海岸山脉之丰滨乡,西靠中央山脉,形成一狭长盆地,该乡多为陡峻山,丘能利用的耕地不多,盆地海拔约二百公尺,气候尚称温和。

  日治时期日本移民在此建村叫做“吉野”,台湾光复设“乡”,汉人大批移入此地,为求各族和平共存“吉”祥“安”定,故称“吉安”乡。

  地理环境:吉安乡东临太平洋,东北界花莲市,南面以木瓜溪为界,邻接寿丰乡,西倚中央山脉峰岭,与秀林乡相连,全乡地势近似方形。

  本乡清属台东直隶州莲乡地,于日治时称为番地,由研海支厅与花莲港厅之番务课务课管理,迄台湾光复之时,原属新城乡管辖,次年,独立设乡,并设中心于“武士林”(即今秀林村)最初名为“士林乡”,因与台北“士林”同名,易混淆不清,后始改为今名“秀林乡”,乃取其山明水秀、林木苍苍之意故名。本乡位于台湾东部,花莲县之最北隅,面积约一六四一平方公里,为花莲县面积最大之乡镇,亦为全省面积最广之山地乡。

  日治时代,原分部落统理,并无一定的名称,光复后成立乡治于卓溪,由于当地溪流,除大雨滂沱外,终年无水,所以昔日名为“干溪”,后改为卓溪。

  地理位置:本乡位于花莲县最端,背倚中央山脉之绵延山麓,东接玉里镇、富里乡,西邻南投县、高雄县交界,南倚台东县海端乡,北靠万荣乡、瑞穗乡。总面积约一○二一平方公里,为一幅员辽阔之乡镇。

  花莲旧街区在花莲溪口一带,后来海水倒灌泛滥成灾,土地潮湿,聚落才往北边美仑溪两岸今天的地点移动,由于外海港湾黑潮暖流由南北上,碰到凸出的海岸地,水流形成“洄澜状”,汉人看到此景,把这处海港叫做“洄澜港”(Huelankang),由于河洛语“洄澜”与“花莲”的发音相近,清代时雅化为“花莲港”,日治时期简称“花莲”。

  地理位置:本市位置坐落在花莲县东部,北界新城乡,南邻吉安乡,西连秀林乡,东为太平洋,面积约二九平方公里,本市以西为中央山脉,东北有美仑山,构成西北高东南低,且略有起伏的广原。

  本乡开发始于清道光九年(公元一八二九年),最先由屏东下淡水溪流域平埔族前来垦耕定居。由于地广人稀,土壤肥沃,至咸丰同治年间,客(粤)闽籍农民亦相继迁入,人烟渐众,形成村落,在南端较大者称“公埔”,此为本乡最初之地名,其取名之由来,“埔”依闽南语可释为“一片待垦平坦的荒地”,则“公埔”两字即指“公有待垦的一片小小平原”。在北端较大村落称“大庄”,意指人烟较多之村落,本乡设治,始于民国前七年(公元一九○五年),称“公埔区役场”,属台东厅,凡四年,改隶花莲港厅,并增设“大庄区役场”。民国九年两者合并为“大庄区役场”,嗣以大庄位置偏北,至民国十四年又迁设于公埔,民国廿六年始易为今名“富里”取“富裕乡里”吉祥之义。光复后改区役场为乡公所,并定名为富里乡。

  本乡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一八七四年)闽浙总督沈葆桢,奏准开筑台湾后山三路,福建陆路提督罗大春,领兵十三营,筑北路自宜兰苏澳起至花莲,路通后驻在“新城”,故命名为新城乡。

  地理环境:本乡位于县境北端的滨海地区,东临太平洋,南接花莲市,西南毗邻秀林乡,北接宜兰县,为沿海狭长平原,南北长十六公里,东西最宽者五公里,境内无岳,亦无大河。

  秀姑峦阿美族居住地,清道光年间,宜兰卡瓦兰平埔族加礼宛支族,受到清军攻击,一部分平埔族移民到此建立“打麻园”或“打马烟”社(今瑞北村),秀姑峦溪在此东邻丰滨乡大港口入海,汉人称之为“水尾”(河洛语Tsuibuea),日治时期日本移民来此,鉴于此地稻米农作结穗累累而以日本神社“丰苇原之瑞穗国”的字句改称“瑞穗”,祈求丰收。瑞穗乡位于花莲县中南部,北回归线恰穿越该乡中央,东与海岸山脉为界与丰滨乡毗邻,南连玉里镇以东线铁路舞鹤隧道南端下方铁桥为界,西靠中央山脉与万荣乡相连,北接光复乡以小野溪为界。闻名遐迩的秀姑峦溪激流与北回归线标都位于瑞穗乡境内。

  万荣乡是花莲县三个山地乡之一,原名万里乡,于台湾光复第二年,才设治成乡,当时的乡公所位凤林镇的长桥里。由于当时长桥里的铁路桥为全县最长的一座铁桥,“万里乡”因而得名。因“万里乡”与台北的“万里乡”同名,民国四十七年六月一日花莲县的“万里乡”奉省政府核定,改名为万荣乡。

  地理位置:万荣乡乡境南北狭长,东与凤林、光复、瑞穗等三乡镇相连,西依中央山脉,南与卓溪乡毗邻,北以支亚干溪与寿丰乡为界,并连接透林乡。该乡是全县最狭长,而且是与他乡连接最多的一个乡。

  花莲溪下游西岸,属“南势阿美族”分布地,清光绪元年(公元一八七五年),罗大春率领官兵十三营,从北方宜兰、苏澳南下,在奇莱山一带,兴建“北路”,汉人大批进入开垦,由于海拔六○一公尺的小山北侧有一座天然湖潭,潭中有许多鲤鱼,汉人称之为“鲤鱼潭”,把潭南方的小山叫做“鲤鱼山”,山南约四公里外形成汉人聚落叫做“鲤鱼尾”,附近有“寿”村,日治时期有日本人的移民村叫“丰田村”,台湾光复后合称“寿丰”乡。

  本乡由于区内林木茂密,清代属台东直隶州“奉”乡,“奉”与“凤”同音,且位居“西凤林山”东麓地区,南有“凤”信村,北有“林荣”村,故位居两者中间的交通要站称为“凤林”镇,属台东纵谷平原中间地段的内陆乡镇。

  地理环境:凤林镇是花莲县三大重镇之一,位于花莲市南三十二公里,东侧为海岸山脉,西面中央山脉,南以马太鞍溪为界,北临支亚干溪,另有花莲溪縰贯于凤林市区与山兴里之间,形成南北十四公里平坦地带,其狭长的行政区内尚有万里溪、清水溪、等错综贯穿。

  本乡设治,始于日人治台期间,辖属花莲港厅凤林群新社庄,设庄役场于新社。丰滨原名猫公,光复后因猫公两字地名不雅,又因本乡东临太平洋,渔产丰盛,海岸风景宜人,故改地名为丰滨,并设乡治于此。

  地理位置:本乡位于本县海岸山脉中部东侧,东临太平洋,西依海岸山脉,南邻台东县长滨乡樟原村,北接寿丰乡水琏村,西连瑞穗、光复、凤林等乡镇,呈狭长地形,南北长约四十七公里。

[责任编辑:system]

相关阅读:  

涉台常识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