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8 16:37 来源:台湾文献丛刊 字号: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1、彰化
彰化从前称为“半线街”,是平埔族中巴布萨族半线社的所在地。雍正元年乃改称彰化。“彰化”一称之由来,据福建巡抚王绍兰《彰化县碑记》中的一段话:“实获众心、保域保民、彰圣天子、丕昌海隅之化欤”,可得知“彰化”就是显彰皇化的意思。
2、鹿港
原名“鹿仔港”,这地名的由来,有四种说法:
·早期此地为鹿群聚集之处,因此命名为“鹿仔港”。
·由当地原住民平埔族Rokau-an——语音译转化(闽南语发音)。
·因港湾形状似鹿角而得名。
·昔为米粮集散地,而方形米仓称为“鹿”,故得名。
据学者的研究推论,以第一种说法较为可信。(庄展鹏,民81,鹿港,远流出版公司)。
3、和美
和美原叫做“和美线”,民国九年改为和美。现在以诏安桥为界,以西为泉州移民的垦地,以东为来自彰化的漳州垦民的垦地,境内是两州垦民接触之地,因为有鉴于漳泉械斗迭起,为劝诫械斗,和睦美邻,所以称之为“和美”。
4、线西
线西从前叫做“下见口”或“下径口”,因为此地聚落在四股圳入海处,似乎可以看见河口,所以称为“见口”。民国九年因其从前属线西堡,于是以堡名为地名。
5、伸港
伸港初作“新港”,因为是新辟的港口,所以得名。后来因为与嘉义县新港乡同名,所以于民国四十八年七月一日,更改为伸港乡。
6、福兴
“福兴”就是福建省移民在此,振兴事业,建庄兴隆的意思。
7、秀水
秀水原叫作“臭水”,因为从前此地垦域是灌溉水的末端,排水不佳,积水发臭的缘故。后来改为“秀水”。
8、花坛
花坛得名自现在花坛村之旧称“茄苳脚”,因为从前这一带是茄苳树茂生之地,经当初移民的采伐,进而开垦成耕地,并建庄于此,所以以它为地名。
9、芬园
芬园从前称为“芬园新庄”,传说是清代在此地种植烟草而得名。
10、员林
康熙末年之后,移民入垦者激增,到雍正初年已形成村庄,渐渐发展成市街。因为垦民启林辟地,留下圆形林地,创建聚落于此,所以称为“员林仔”,后来删掉“仔”,改为“员林”。(员林镇志,民79,彰化县员林镇公所编印)
11、溪湖
溪湖从前叫做“湖厝”,位于彰化县内略中央的位置,有旧浊水溪及麦屿厝溪中段斜贯而过,支流环流于此,其周围又有许多沙丘群,因为溪道环流,所以取其“溪”,盆状低地称“湖”,合并而成“溪湖”。
12、田中
田中镇名取自清代的田中央庄。本地初期是一片水田,后来因为浊水溪泛滥而流失泰半,于是另外选择他地,变水田为市街。“田中”的地名因此而得。
13、大村
大村从前叫做“燕雾大庄”,意思是燕雾山(八卦台地)下的一大集村,因而称大村。
14、盐埔
地名由来有二说:一说本地在过去移民建村时,为蒲盐菁茂生之地,所以引用为地名。另一说是因为此地系盐分颇高的荒埔地而得名。
15、永靖
永靖此地名,传说是知县杨桂森所命名,因为这一带是粤籍移民的地域,从乾隆末年起,屡次为闽粤械斗所波及,为了劝诫械斗,取永久安靖之义,所以命名为“永靖”。
16、埔心
埔心过去叫做“大埔心”,因为此地位于广阔未垦的埔地中央位置,所以得名。
17、社头
清乾隆年间移民举族入垦,建庄在平埔族大五郡社的社头之上,所以将庄名称之为社头。
18、二水
从前此地的村庄形成于“二分水圳”与“八堡圳”之间,所以命名为“二八水”。民国九年将旧称“二八水”改为“二水”。
根据传说,有两种说法:
源自八堡圳的“八”字形分水。理由是:清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及六十年(一九二一),施世榜和黄仕卿两位先贤,分别在二水开凿八堡圳(即施厝圳、今八堡一圳)和十五庄圳(今八堡二圳),渠道至二水鼻仔头,以“八”字形分为一圳及二圳,蜿蜒流贯本乡腹地,再流向彰化平原,由此得名。
根据彰化人杂志廿三、廿四期第六页二水地名的由来一文著者陈国典研究指出:二水之所以叫二八水,是由于下叙两个原因,两个理由形成的:其一为在明郑时期(一六六一~一六八三),自林圯埔(今之南投县竹山镇)要到本地时,必须经过二条溪,一为清水溪,一为浊水溪,越过此清、浊二条溪水,称为“过二幅(Pak)水”,二幅水与“二八水”台语音雷同,古早先民移入本地时识字者不多,所以就将本地地名写做“二八水”了。
19、北斗
北斗旧称为“宝斗”,是由于此地的街道整齐图案,酷似宝斗仁,所以名之。后来改为近似音“北斗”,沿用至今。
20、二林
镇名由来是因为从前这一带是平埔族巴布萨族二林社之所在地。
21、田尾
田尾因为当时垦民创建村庄于十五圳的水田地带末端,所以名之为“田尾”。
22、埤头
清雍正年间,汉人入垦于此,因为在莿仔埤圳头建村,所以称为“埤头”。
23、芳苑
本乡原称为“番仔挖”,因这一带过去是平埔族巴布萨族的居住地,所以冠上“番仔”,且有一条溪道转折入海于此,台语称弯折为“挖”,合并而成地名。光复后改以当地举人洪算谅的宅号“芳苑”为乡名。
24、大城
清道光初年时有移民垦殖于此,于是聚集成一大集村。因为械斗频繁,治安不良,于是筑土成垒,以防御盗匪,乡名由此而得。
25、竹塘
清初垦民迁入时,储水为塘,以利灌溉,而且当时境内一带有许多芦竹茂生之水塘,所以称此地为“竹塘”。
26、溪州
“溪州”地名的由来,是由于本地为东螺溪与西螺溪之间的泛滥平原,所以称之为“溪州”。
[责任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