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资料  >  特别推荐  > 正文

兴阳农民自演“村晚” 火爆八年不谢幕

2014-10-14 17:56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9月28日晚,记者在扬中市三茅街道采访。兴阳村村民冷桂芳一把拉住记者:“大记者,请你们一起去看我们的‘村晚’吧!”

  冷桂芳拖着二条长凳,想提前为家里5个人抢个好位置,没想到“有利地形”早已被别人占了先机。

  晚7时40分,随着“咚咚咚”的腰鼓响起,兴阳村第八届“村晚”正式开场,小品、相声、快板、歌舞、走秀等15个节目,足足演出2个小时。演员是农民,观众也是农民。

  “今年已经第八届了,办得一年比一年火,想停都停不下来。”今年68岁的兴阳村文化艺术团团长戴梅英骄傲地说,在兴阳,“村晚”比“春晚”还火。

  为何一个农民的村晚,火爆8年不谢幕?

  兴阳村是扬中西北部的一个渔村,由2005年朝阳、长兴两个村合并而来,当时庆祝合并,村委会从镇江等地专门请了演员演出。

  说起9年前的这次晚会,村党委书记陆廷余至今有点尴尬:“演出不到一半,观众走了一半。”当时就有村民抱怨,“看得没劲,不如回家看电视。”

  村民一面觉得不好看,一面觉得乱花钱。戴梅英等村里几个会吹拉弹唱的老“文艺”一碰头,干脆自己组织个“草台班子”,自娱自乐。“开始是舞龙狮、划旱船等,慢慢发展有了农民歌舞、说唱、小品,几年时间,队伍逐步扩展到70多人。说身边事,演身边人,从编到演,全是村里人,不要一分钱报酬。”

  虽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在戴梅英看来,“村晚”的火爆,还是因为当前农民文化生活单一。他告诉记者,许多富起来的农民无事可做,精神空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牌桌上度过。

  戴梅英参与了8届村晚。他说,“村晚”火爆还有一个原因,所有节目村民参与度很高,内容都与当地人生活相关。“有一段时间,村民赌博的很多。一位姓吴的村民爱打麻将,还把70多岁的婆婆赶出去住。这件事被编成小品,上了村晚。她看了节目,当场就脸红,第二天主动把婆婆接回家。”翻看几届节目单,从快板到小品相声,内容除了家长里短,还有河道治理、村庄绿化、环境卫生等。

  “村晚”演的每一个节目,虽然形式稍显粗陋,但都从大家关心的大小事情说起,让农民在欢笑中感悟一点道理,成了村风民情“净化器”。在陆廷余看来,兴阳8年“村晚”除了带给村民欢声笑语,还给村里带来其他意想不到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村里吵架人变少了,打麻将的少了。“以前,村里每年都要发生30多起矛盾纠纷,现在每年不超过5起。”第二个变化是,兴阳名气大了,来的人多了。“兴阳村是扬中北面最偏僻的村,以前交通不便,连亲戚都怕来,现在一有演出,四乡八里的都来。”第四届村晚,江苏亨正置业老总衡骁慕名而来,一下子看中了兴阳,第二天又来村里洽谈投资生态农业。如今,投资3亿元的长江渔文化生态园正式投入营运。

  江苏大学金丽馥教授长期研究农村文化,多次到兴阳现场调研。她认为,随着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和家庭结构单一,农民正在从繁重的劳动和繁琐的家庭事务中解脱出来。需要有相应的文化消费填补相应的生活空间。在新型农村建设中要将文化建设前置,农民富起来了,但精神需求不能“留白”。扬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继兰告诉记者,农民村晚带着浓厚泥土气息,有独特的文化特色,扬中正在全市所有行政村推广兴阳“村晚”。 本报记者 郑 焱 董超标

[责任编辑:普燕]

相关阅读:  

涉台常识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