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两岸关系大事记
10月
4日,老牌“台独”分子辜宽敏分别在《纽约时报》及《华盛顿邮报》国际版刊登题为“美国奉行一中政策只图利共产独裁者:让台湾为长久和平发声”的全版广告,要求美重新检讨一个中国政策。
8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表示将推动“海峡两岸和平促进法”“立法”行动,指出在“四不一没有”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可签订“台湾不独、大陆不武”,双方保证台海维持现状50年,并确认“任何改变台海两岸现状的决定,都必须经过台湾同意”的协议。
同日,“台湾制宪运动”等“独派”团体在美举办“台湾‘制宪’与美中台关系”研讨会,李登辉在会上发表视讯演讲,宣称“‘中华民国宪法’是在大陆制订的,对台湾现状来说,完全是不合情、不合理、不合身、不合用的过时‘宪法’”;“‘修宪’已经无法解决‘中华民国宪法’问题,必须透过‘制宪’,才能向全世界展示台湾已是真正民主‘国家’”;“‘中华民国’的‘国号’已阻碍台湾迈向正常化‘国家’,台湾要和中国建立永久和平关系,就不要用‘中华民国’的虚拟国号去侵犯中国的主权”。
9-10日,来自欧、美、亚洲各国的海外“台独”分子60余人在华盛顿首次举办所谓“世界台湾人代表国是会议”,宣称今日台湾生存与发展基本目标是“内推动‘国家’‘制宪’,外寻求国际承认”;“只有制订新‘宪法’,明白确认台湾‘国家’地位,才能突破‘国家’困境,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台湾的安全与地位”。
10日,陈水扁发表所谓“双十讲话”,叫嚣“‘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2300万台湾人民,‘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个主权在民、享有充分自由与人权的国家,土地面积三万六千平方公里,具备充分治理的政府及完整的政治制度”。“没有任何理由让2300万台湾人民继续遭受‘政治隔离’,成为长期没有身份证的国际游牧民族,台湾要不卑不亢的站在国际的舞台,拥有平等的地位和基本的尊严”。
11日,李登辉在“群策会”举办的“台日制宪与亚洲安定”座谈会致词时宣称,“中华民国”已经不存在,不要再使用“中华民国”这个“国名”,必须正名为“台湾”;“中华民国宪法”会让台湾落入“一个中国”的法理陷阱,他的目标是在2007年前催生一部“台湾新宪法”。
15日,“台独”分子、现任“考试委员”林玉体宣称,“在他的认知中,‘本国’就是指台湾、台澎金马,明年公务人员初等考试将由他出题的‘本国史地’科目将只考台湾,不考中国大陆”。林的这一主张得到民进党、台联党“立法院”党团的公开支持,声称“透过国家考试清楚界定国家现状是必要的作法,是深化国家认同的必要手段”。
16日,陈水扁在“多元族群与文化发展会议”上宣称,很多对立和隔阂都源于语言问题,当局应推动各种族语言都成为“国家语言”。
17日,台公信力民意调查公司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在“统独立场”上,62%的民众主张维持现状,17%主张“独立”,5.4%主张统一。62.2%的民众认为自己是台湾人,18.6%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14.4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18日,台“教育部”规定,预定于2006年实施的高中历史课本中有关台湾、中国、世界史的比重,将由之前的1:2:1调整为各占三分之一,且采“同心圆”原理,先上台湾史、再上中国史,最后上世界史。此外,自2005学年起实施的初中“社会学习领域”新课程也将采“同心圆”原理,初一课程将以台湾为主轴,初二扩及中国和亚洲,初三再延伸至世界,而初中基本学力测验社会科命题中,涉及台湾生活时空环境的素材将占50%以上。
24日,由民进党“立委”蔡同荣、林进兴等人组成的“反卖台联盟”发布新闻稿宣称,将联手发动泛绿“立委”推动“去中国化运动”,要求“国防部”在年底前全面废除以大陆城市或地名命名的军舰以及各军队总机代号,并要“教育部”全面回收小学印有“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作业本。
25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北京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及香港凤凰卫视的采访时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不是独立的,也不享有一个国家的主权,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并强调“希望两岸都不要采取片面行动,避免影响最终结果,即各方都在寻求的重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