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7 13:41
来源:中国网
字号: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中国网12月12日讯 2012年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贸交流深入发展,产业与金融合作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两岸经贸的固有障碍与制约因素也更加暴露,如何更好地理顺两岸经贸关系,增强发展后劲,稳固增长基础,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建立后如何保证其运作良好,发挥更大的功效也即将摆在两岸面前。
一、两岸经贸关系继续深化发展,合作机制日益完备
2012年是两岸经贸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两岸ECFA后续协商取得了重大突破,经济效益开始显现。首先是两岸两会8月初在台北举行高层领导人会谈,签署了两岸投资保护与促进协议,对相互投资待遇、投资便利化、损失补偿与争端解决等事宜作了明确规范,扫除了两岸ECFA后续协商中的一大障碍。接着,年底两岸服务贸易协商取得了重要进展,即将交付签署。同时,货物贸易协商也稳步推进,两岸对在2013年完成ECFA后续协商都表达了殷切期盼与充分信心。与此同时,两岸ECFA早期收获清单项目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第二批清单货物开始实现降税,总项目中已有94.5%实现了零关税,仅2012年前八个月大陆进口台湾早收清单货物就达130.4亿美元,减免关税3.3亿美元。其中农产品进口增长最为明显。2月大陆海关开始对34种享受零关税进口的台湾农产品实施免除原产地证明的优惠措施,进一步加快了台湾农产品对大陆的进口。2012年前九个月大陆共进口台湾农产品早收清单货物1.1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约33%,是两岸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项目。
二是两岸加速开放的政策倾向更趋一致。大陆方面,6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开放台湾米输往大陆的公告及相关检验检疫标准,7月第一批台湾米即运抵大陆销售。10月交通部发表公告,增加烟台港蓬莱港区与深圳港大铲湾港区为两岸海运直航港口(港区),使大陆开放的两岸海运直航港口(港区)增加到了72个,包括55个海港与17个河港。同时为保护公平竞争,从根本上遏制“零运价”、“负运价”等恶性杀价竞争行为,交通部建立并实施了两岸集装箱班轮运价备案制度,加强相关监管措施。大陆还先后对台资与台生采取了更为有利的投资与就业优惠政策,从元旦起开放台湾居民在大陆9省市设立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登记。
台湾当局全年也加强了两岸双向开放力度。一方面陆续增加大陆货物进口开放项目,截至11月底共新增了87项,使总数达到了8899项。台湾当局还追随西方社会步调,在7月底修正“战略性高科技货品输出入管理办法”,将大陆排除在管制范围,大幅减少对大陆出口相关产品的相关限制。另外,台湾当局9月在其制定的中期经济发展方案中,明确将“发展两岸特色之金融业务”列为重要内容,计划以两岸外汇、银行、资本与保险等市场业务为重点,推进两岸金融合作。另一方面,10月底台湾当局公布了“加速台商回台投资方案”,计划从协助解决土地、劳力、人才等方面吸引台商回台投资2000亿元新台币,其重点放在了大陆台商。
三是两岸银行完成互设分行阶段,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成功建立。根据两岸ECFA早期收获清单服务业部分安排,大陆最早在岛内设立办事处的交通银行与中国银行在开办一年后,于2012年2月获准升格为分行,并分别于6月和7月正式开业,从而完成了两岸互设分行的阶段。半年中两家分行先后参与了岛内多项银行联贷案,两岸银行业的双向合作跨入了实际操作阶段。与此同时,台湾最早在大陆开设分行的6家银行业务开展的非常顺利,全年均实现了盈余。
与此同时,作为金融合作的重大举措,两岸经过一年多的筹措协商,于8月31日正式签署了货币清算备忘录,11月底正式生效,12月双方在完成确定彼此清算行后,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正式建立,此不仅是对2009年签署的两岸金融合作协议的具体落实,更是两岸深化金融合作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进展,也将对两岸投资贸易便利化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四是陆资入岛取得了积极进展。3月底台湾当局对开放陆资入岛政策进行了自2009年6月正式实施以来的第2次修正,增加161项,其中制造业部分开放项目达115项,开放比率达97%,主要是允许陆资以参股形式参与岛内部分支柱性产业,包括LED、光伏等产业。截至2012年10月底,大陆主管部门已核准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项目133个,投资总金额7.22亿美元。而同时,台湾当局审查通过的陆资投资金额为3.32亿美元,其中2012年前10个月金额就达1.57亿美元,占47.3%,较上年同期增长33%。下半年陆续有陆资企业成功投资岛内知名企业,包括三安光电取得岛内第二大LED芯片厂璨圆光电近20%股权、复星集团取得台湾维格饼家20%股权、立讯精密以香港全资子公司取得岛内股票上市公司宣德科技25%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法人股东等。
五是两岸人员往来再创新高。大陆先后于4月底与6月底将天津、南京、杭州等10个城市列为开放对台个人游的试点城市,使试点城市总数增加到了13个。而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台旅会)也强化了在大陆的宣传力度,继北京办事处后,2012年11月又开设了上海办事分处。在各项政策拉抬下,大陆赴台个人游从2011年平均每日157人直线上升,年底可望突破1千人。截至2012年10月底,大陆赴台人数已突破200万人,突破2011年全年人数,到年底可望突破250万人次。大陆继续遥遥领先日本成为台湾第一大入境客源市场。从2008年7月到2012年9月底,仅大陆民众赴台观光累计就为台湾创造了2218亿元新台币的外汇收入。同时,台湾民众赴大陆人数前9个月达401.3万人次,较上年增长0.7%,台湾是大陆第三大入境客源市场。两岸互为旅游业基础客源市场的大格局基本形成。
此外,两岸产业合作也在继续向前推进,11月在两岸第二次产业合作论坛中,将文化创意产业与生物医疗、绿色能源并列为两岸产业合作的优先推动项目。
[责任编辑:李丹]